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跑歩

五項針對跑者核心肌群的訓練動作(train your core like a runner) | 山姆伯伯工作坊

【跑步教程】老外教你正确的跑步姿势 - YouTube
身體保持正直、放鬆。

跑步 該怎麼跑 - YouTube
姿勢跑法:用前脚掌著地。

《跑步,該怎麼跑?》之讀書筆記 @ My Life ~ Faith :: 痞客邦 PIXNET ::

如何跑出省力不受傷的步態 - YouTube

【該怎麼練,才能跑好一場馬拉松】 Part1 - 徐國峰 - YouTube

【該怎麼練,才能跑好一場馬拉松】 Part2 - 徐國峰 - YouTube

徐國峰《運動生命、體能訓練與跑步技術》講座Part 1 - YouTube

徐國峰《運動生命、體能訓練與跑步技術》講座Part 2 - YouTube

徐國峰《運動生命、體能訓練與跑步技術》講座Part 3 - YouTube

2013 姿勢跑法,Pose Running - YouTube

跑姿大揭密:論姿勢跑法、鐘擺式跑法與氣功跑步三大派別 @ 奔跑吧~燃燒小宇宙 :: 痞客邦 PIXNET ::


慢跑跑錯方法,會有哪些運動傷害?該如何預 - YouTube

腰椎有問題者,不要慢跑。

走路、跑步大不同-讀《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 @ 過於寂靜的時間 :: 痞客邦 PIXNET ::

重溫57健康同學會#1067-1 2014.04.24 破解跑步8大迷思 - YouTube


[跑者進化錄] 良好的跑姿

俗話說的好,男跑者先求帥、再求快;女跑者先求正、才厲害,好的跑姿不僅能讓你跑得更快,因為你讓每一分肌力充分發揮;也能讓你跑得更遠,因為你每一步都能更加省力;比賽與活動時,我們不一定比別人快,但只要拍照比較帥,那我想你就先贏一半。

好的跑姿也是避免受傷的要素之一,良好的跑姿能讓身體成為一個天然的避震系統,藉由流暢的動作與適當的體幹位置來分散衝擊,你也許很難相信,即使是世界頂尖的選手,仍不斷在精進自己的跑步動作,以求得更有效率、壓力更小、更省力的跑法。

好的跑姿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有人怎麼跑就是怪,也有人隨便跑也很帥,但跑步動作仍有些基本的要領,在平日練跑之餘,不妨將這些要領謹記在心,配合相關的跑姿練習動作,相信你的跑姿會逐步改善。

跑姿的要領

1. 小腿與雙腳:

你也許有這樣的經驗:和別人同跑時步伐特別大聲、跑完步小腿又痠又緊、或腳背與小腿骨前側有些痠痛、甚至不管換了甚麼鞋子,跑完腳底總是感到十分緊繃,這些其實都和小腿與雙腳不夠放鬆、步伐轉換不夠流暢有關。

先忘掉你的小腿與雙腳吧!想像膝蓋以下空空如也,如此可以幫助你把意念專注於更重要的擺臂、核心與腿後肌群;而不是越跑重心越低、小腿越緊繃、整個人都垮了,變成用小腿和雙腳拉著身體前進。

接下來,想像你的腳落地時如羽毛般輕柔,隨之往前腳掌滾動,再輕輕地由腳跟收起,就像汽車的輪胎一般,雙腳交替畫著優美的圓弧,而不是有稜有角地重重觸地,我想你應該沒看過輪胎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吧?

2. 骨盆:

骨盆是一般跑姿理論較少提到的部位,但骨盆的穩定與靈活度,卻和跑步表現息息相關。想像骨盆是一個大碗,裡面裝著九分滿的水,跑步時你要設法不讓這碗水濺出來,也就是保持骨盆穩定,並讓核心成為發力中心,由核心肌群來穩定與引導腿部擺動。

如果你核心無力、腹部與下背肌力不足、或總是靠雙腿費力地跑步,那你的碗一定左搖右晃、前翻後倒,水灑得滿地都是。

穩定之餘,也要讓骨盆有足夠的靈活度、隨著身體而水平律動著;讓我們把場景轉換一下,你有著一個正在手拉坏中的碗,快速流暢的水平轉動著,你要控制轉動的速度和力道,幅度太大、前傾後倒,都會歪七扭八。

穩定而靈活的骨盆,能讓你充分運動核心肌群來跑步,雙腿的活動範圍也會更廣,碰到路面的衝擊時,也能更流暢地將衝擊力分散,而不會由下半身全然吸收,造成常見的膝蓋、腿骨、與髖關節不適,若要打個比方,從骨盆、膝蓋、到小腿與腳掌,就像汽車的懸吊系統一樣,各環節穩固相連,又能隨著路面的起伏將衝擊分散。

3. 大腿與膝蓋:

如果你有膝蓋不適的問題,那很可能是由於你跑步時習慣跨大步,讓腳在身體重心前方落地,進而讓膝蓋吸收大量衝擊;另一個原因是由於雙腳在落地後,腿後肌群和臀部肌力不足,將腿後擺、收起雙腿的動作不夠流暢,所以來自路面的衝擊力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前進的力量,反而讓身體成為吸收衝擊的媒介,跑久了身體不出問題也難。

要避免跨大步,你必須善用上半身,以擺臂帶動雙腿、讓手腳成為相互搭配的夥伴,手臂往後擺的同時,由大腿後側肌群將小腿與雙腳提起,另一隻腿則順著前述律動的骨盆而往後擺,讓路面的力量往後分散、而不是被身體吸收。


4. 上半身:

你知道嗎?跑步可不光只是用雙腿在跑,上半身的穩定與協調、以及上下半身的連貫性,對跑步效益與跑姿可是有關鍵的影響。跑步時上半身應保持直立,而非彎腰駝背,直立並不是要你有如憲兵立定般地刻意挺直;身體與四肢都是放鬆的,想像你的脊椎從背後往上、直到頭頂、往天空延伸而撐起身體,就像一隻穿過棉花的針,中心強而有力,四肢與軀幹則柔軟靈活。

5. 擺臂:

我想大部分的跑者都是往前進,不是倒著跑,所以擺臂的時候應該要往後擺,讓前傾而跑的身體得以平衡,而不是向前打拳;想像你的手臂是一個鐘擺,肩膀是支點、上臂是擺臂、手肘是末端的錘,以手肘為中心左右交替往後擺動,你會發現一邊後擺的同時另一邊會順勢前擺,掌握這個律動,讓雙腿配合這樣的節奏跑動,會更為省力輕鬆,雙腿得到雙臂的支援,不再孤軍奮戰。

此外,記得上半身提到的脊椎,這是貫穿身體的中心線,擺臂時盡量保持前後擺動,不要超過中心線,過大的橫向擺臂也會讓身體產生不必要的側向扭轉,浪費力氣。


如何建立良好跑姿

想要有良好的跑姿,除了規律的練跑、向跑步好手請益之外,姿勢操練(form drills)是很好的跑姿練習方式,藉由針對跑步常用肌群與動作的相關訓練,同時增進協調與反應性,並讓你能更熟練地運用核心肌力,逐步建立理想的跑姿。

影片中有提到數個常見的姿勢操練動作,以下說明幾個初學跑者較容易進行的動作,第一次進行時,最好能讓有經驗的朋友或前輩從旁指導;做姿勢操練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才不會在快速直覺的動作中不小心受傷了。


1. 高抬腿(High Knees)

上半身直立,配合擺臂,左右交替提起大腿,盡量讓大腿提至與地面平行的高度,提起後隨即放鬆,並讓落地的腳保持柔軟與彈性,讓腳觸地後隨即彈起,而不要重重踏地;同時,注意上半身的穩定與平衡,不要為了抬高雙腿而左搖右晃。

2. 快步(Quick Feet)

和高抬腿的動作類似,但不需將雙腿往上抬高;在動作穩定的狀況下,盡可能地快速交替向前踏步,不需在意前進的速度,重點在於維持高步頻與左右協調的踏步動作,這個練習可以訓練協調與反應,且可以幫助你學習放鬆雙腳。

3. 墊步彈跳(Skipping)

就像我們小學下課後開心地邊跑邊跳回家一樣,略為助跑後,配合雙臂後擺、向前上方蹬出跳起,落地後可以直接換腿跳起、或墊兩步後再進行下一次跳躍。

4. 輕快跑(Strides)

正如其名,輕快跑就是輕鬆、快速地跑步,這是一種短距離的快跑練習;充分熱身後,從高步頻小步伐開始,逐漸加大雙腿後擺與擺臂的幅度並提升速度,過程要注意跑姿穩定、步伐流暢、與身體放鬆,不要死命地往前衝,大約跑到七至八分力即可。

輕快跑也是賽前或高強度訓練錢很好的熱身動作,可以提升心跳,讓肌肉放鬆,並模擬預定練習或比賽的速度感。


===================================================================
別跑步最大迷思 遠離膝傷的關鍵

如果有人說,跑步與膝蓋傷害毫不相干,你也許以為他在開玩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跑步傷膝蓋」就成為跑者擔心的重要議題,許多醫生也不建議人們跑步,因為跑步會帶給膝蓋過多的衝擊力,甚至造成膝蓋過度使用而退化。

但看看那些年老膝蓋退化的人們,有幾個是跑者?因為跑步造成膝蓋隨著年紀增長而日趨衰弱的人又有多少?上週末剛結束的橫越臺灣超馬賽,80%以上的參賽者都是中年大叔、甚至不乏60歲以上的跑者,如果跑步會傷膝蓋,那為什麼這些人還如此熱衷於跑步?

其實,跑步傷不傷膝蓋,取決於你是否用適當的方式來跑步,和跑步這個運動本身並沒有關聯,近年來甚至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跑步對於膝蓋所造成的傷害根本不會比走路來得多,甚至,跑步還有助於鍛鍊腿部與膝蓋周圍的肌群,仍延緩膝蓋退化速度,不用靠補品,年老時仍有健康強壯的膝蓋。

要告別跑步傷膝的迷思,你可以參考以下三大要點:

良好的跑姿

良好的跑姿包括運用上半身與核心肌群來幫助跑步,以及正確的重心轉換;運用擺臂來帶動雙腿,保持挺拔的上半身,不要彎腰駝背,同時,善用核心肌群的力量來維持身體的穩定,減少讓跑步時膝蓋負擔的壓力。

重心的轉換也很重要,近年來流行跑步時要腳跟還是腳掌先著地的話題,但關鍵其實在於腳落地後身體重心的轉換是否流暢;可以從較小的步幅與起步後略為前傾開始,試著讓腳落在身體下方,調整身體重心,讓步伐與身體同步前進,「人到腳到」,避免讓腳提前在身體前方觸地,也就是跨大步。

跨大步的跑法,會讓路面衝擊力由雙腿吸收,久而久之自然造成膝蓋不適。

步頻與步幅

走路時,每一步會帶給膝蓋自身體重2-3倍的壓力,而依據跑步的速度與姿勢不同,對於膝蓋所施的力量可能會增加至自身體重的5-12倍,這看起來很嚇人,但你知道嗎?走路時,腳觸地的時間佔一個完整步伐的60%,但跑步時卻只有30%,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步頻與步幅的調整來分散壓力。

步頻慢、步幅大,腳掌觸地時間就較久,膝蓋承受壓力的時間也較長,且必須更仰賴雙腿的力量邁開與回收步伐;反之,步頻快、步幅小,腳掌觸地時間短,提腿所需的力量也較少,膝蓋壓力自然得以分散。

如果你是菁英選手,那不得不訓練出又快有又大的步伐,但背後必須靠充足的腿部與核心肌力、以及流暢的跑姿來支持,對於大部分的跑者而言,較小的步幅,與較快的步頻,是省力經濟,又能減少腿部負擔的跑法。

適當的體重

不可諱言的,不論是何種運動,只要在陸地上進行,雙腿都必須承擔來自體重的壓力,所以維持較輕的體重的確能減少膝蓋的負擔。而對於體重較重、又想藉由跑步來健身或減重的跑者而言,初期搭配其他對膝蓋負擔較輕的有氧運動是較適當的做法,游泳與自行車都是很好的選擇,隨著體重減輕、跑姿精進,再逐漸增加跑步的里程數,並維持規律的跑步習慣,你會發現,跑步是維持腿部肌力與控制體重的好夥伴,而不是膝蓋傷害的兇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節卡卡或彈響

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關節摩擦的損耗 髖關節彈響。 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關節外彈響較常見。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 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 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縴維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