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內側磨擦現象」是人體的結構性因素,過去認為只會造成年輕人膝蓋痛,他卻發現年長者也會如此。他採用關節鏡手術,解除內側磨擦現象,只要耐心等待,膝關節的軟骨就會自行修復,破除了膝關節炎老化、軟骨無法再生等迷思。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8050146-1.aspx
-----------------------手術再生軟骨 免換膝關節
關節是「軟骨」不會再生
「關節」和「骨本」,字面上感覺都是「骨頭」,事實上完全是兩回事,保養方式當然也就大不同。
關節指的就是「軟骨」,很多人以為軟骨有個「骨」字,就以為是骨頭的一部分,有些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還以為是自己的骨頭發生了狀況,甚至吃鈣片想要改善自己「骨頭」退化及疼痛問題,事實上,骨頭與軟骨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既然不相同,「保養關節」與「存骨本」當然也就是兩回事。
關節是「軟骨」,不是「骨頭」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醫師表示,軟骨與骨頭,此「骨」非彼「骨」,就像我們吃雞腿時,可以發現在雞腿骨頭頂端有一層像皮一樣的組織,就是軟骨,也就是關節;人體的關節可以大略分為大關節及小關節,大關節包括肩關節、手肘關節、手腕關節、髖部關節、膝蓋關節及踝關節等,至於小關節則包括手掌關節、腳掌關節及脊椎關節等。
我們可以將軟骨想像成海綿一樣,海綿一壓下去,水就會跑出來,就有潤滑的效果,骨頭跟骨頭之間就能滑順的連動,相反的一放開,海綿就把水吸回去,就回到原來的狀態,沒有軟骨,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不僅會產生疼痛,更無法活動。
骨頭可再長 軟骨不會再生
像海綿的軟骨中間都會有很多的空洞,這些空洞就是軟骨細胞,其主要是就是維持軟骨鬆鬆的結構狀態,軟骨細胞一旦死掉,是不會再生的,且如果這個空洞死掉,相鄰在旁的空洞,也是沒有辦法移動到這個已經死掉的空洞去取代或補強的。
所以現在大家所吃的葡萄糖胺或是施打的玻尿酸,其主要是增加軟骨的潤滑液,並不會讓軟骨細胞再生,因為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就是纖維蛋白質,其跟海綿有些相似,具有吸水的功能,所以對關節軟骨也有潤滑的效果,且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多少亦有些消炎的作用,大有3成左右的關節病患在服用或施打後,可以達到疼痛緩解及潤滑關節的效果,但這是在關節症狀比較輕的病患身上。
很多人看到有些葡萄糖胺產品名稱有個「骨」字,望文生義以為含有「鈣」,吃了可以補骨頭,這並非是民眾的問題,因為命名的確會讓人產生誤解,葡萄糖胺是不能存骨本的,而骨頭跟軟骨最大的不同在於軟骨沒有辦法再生,但骨頭卻是可以再長的。
所以骨折病患的骨頭是可以再長回來的,而骨頭要長回來,靠的是人體平時飲食所吸取的鈣及蛋白質等養分,因此骨折的人不太需要補鈣或是其他物質去讓骨頭長出來,但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問題的人,就需要補充鈣質來增強骨質。
關節炎治療 醫學努力中
由於軟骨細胞死掉不會再生,且隨著歲月的磨損只會愈來愈少,這也是為什麼「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頂多只能維持現狀,但往往是愈來愈差,到最後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因此,目前的醫學研究都希望能找到讓軟骨重生的方法。
不過,這並不代表關節炎的治療就那麼悲觀,尤其是嚴重關節炎的患者,除了消炎藥及類固醇的使用之外,目前已有新的治療發現「白血球間質-1抗體」(IL-1 Ra)可以有效抑制即發炎、減輕疼痛、減緩軟骨細胞壞死,並兼具保護關節的功能。
其機轉主要為研究發現「白血球間質-1」會破壞關節軟骨,造成退化性關節炎,而人體因為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會在血液中產生「白血球間質-1抗體」來對抗「白血球間質-1」;因此,這個新治療方式,即先從自我血液中分離出高濃度的「白血球間質-1抗體」,再打進受損的關節,也就是用自己的蛋白質來治療及減緩關節的退化,目前已有國外知名運動選手用這個治療方法,來改善自己關節不適的問題。
吃保養品外 也必須運動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仍是避免關節快速退化的不二法門,保養關節愈早開始愈好,且由平時累積做起,而不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再來保養,到時候軟骨細胞很可能已經剩下不多了,想要保養也就來不及了。
而保養關節除了可以選擇食品保養之外,運動是保養關節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少民眾以為吃了一些保養食品或是打了玻尿酸就夠了,所以也就不運動,這是錯誤的觀念,殊不知保養食品只是關節保養的一部分而已,運動更為重要。
關節保健v.s.增加骨質 運動法大不同
雖然關節軟骨跟骨頭是黏在一起的,但二者的運動保養原則卻是南轅北轍。以骨頭來說,骨頭主要是透過重量訓練增加骨質,像是舉啞鈴及慢跑等,所以像游泳這樣的運動,由於無法讓身體承受到重量,對於骨質的增加就沒有太大的幫助。
但如果是保養關節的運動,重量訓練反而是要避免的,尤其是關節軟骨已經受損的民眾,假設在受損前100公斤的外來重量是由100個軟骨細胞來承擔,平均1個軟骨細胞承擔1公斤的重量,但在關節軟骨受損後,若軟骨細胞數量減少到80個,這時候同樣再來承受100公斤的外來重量,平均1個軟骨細胞就需要承受1.25公斤,對軟骨細胞反而是傷害,只會讓關節愈來愈糟。
所以,保養軟骨的原則就是減少軟骨的承重,相對就要多訓練肌肉的力量,把肌肉鍛練得強壯,讓一些重量由肌肉來承擔,這樣就能減少軟骨的負擔,這時候對保骨本沒有太大作用的游泳,用在關節軟骨的保養上就很好,一方面在水中,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軟骨對體重的負擔,同時又可以訓練手、腳的肌肉,另外,像是騎腳踏車、快跑、慢走及使用滑步機等,都是可以鍛鍊肌肉不錯的運動。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像是籃球或是橄欖球,這類運動常會有衝撞,很容易傷到軟骨,如果要保養關節,會產生激烈碰撞的的運動,是不建議的。
而除了鍛練肌肉之外,彎曲及伸展運動對關節保養也很有幫助,主要是因為關節如果太過僵硬,會讓軟骨的壓力增加,進而會讓軟骨細胞承受比較大的擠壓,容易受損,多做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放鬆,讓軟骨的壓力減少,進而保護到軟骨細胞。
不僅如此,關節中有關節液,軟骨可以由關節液中得到養分,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液跑來跑去,一些平時不易得到關節液滋潤的軟骨細胞,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獲得關節液的養分,因而得以延長壽命,關節也可以用得比較長久。
http://hshieh.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04.html
============================================
幹細胞重大突破 軟骨再生不是夢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575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22期 2009.01.01 作者 : 李怡嬅
國際間不斷發展幹細胞研究,包括心臟修復、神經修復等,但效果尚未證實,比較具體看到成果的是軟骨的再生與修復,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暨幹細胞計畫總計畫主持人王玲美指出。
成人關節軟骨無法再生,一旦嚴重受傷或退化,只能置換人工關節。台大醫院骨科教授劉華昌經過五年研究,從去年十二月起利用從骨髓分離培養出來的幹細胞,開始進行領先全球之自體幹細胞修復軟骨的臨床試驗。
受試者是10名平均年齡約60歲、大腿骨靠近膝關節內側軟骨組織壞死的患者,研究員抽取骨盆內的骨髓,送到工研院細胞生產設施,由施冰如博士及團隊分離和培養間質幹細胞後,刺激幹細胞進行軟骨分化,再「種」回患者受損的軟骨組織,經過兩、三個月後,患者關節的軟骨已有生長現象。不過尚須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判斷實驗成效。
受傷軟骨可望自行修復增生
另一項新技術是軟骨修復術。
這項技術是台大醫院骨科教授江清泉與工研院廖俊仁博士帶領的團隊合作,針對軟骨缺損及關節病變患者,在關節處少量挖取傷患不受力處的健康軟骨,並在體外加以切碎,再浸泡於特殊酵素中,讓軟骨細胞游離出來,配合特殊結構之生物可吸收性多孔性載體(同時具有引導軟骨生長及誘發硬骨形成的載體,材料類似含磷酸鈣成分的手術縫線),之後在開刀房中由醫師組裝結合,植入受傷部位,幾個月後軟硬骨便自行增生修復。台大醫院已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試驗核可。
未來這套技術可應用於運動傷害導致的關節軟骨缺損、關節退化和關節骨頭缺血性壞死。
目前美、澳提供軟骨細胞培養技術,但病人需兩次手術,費用超過新台幣30萬元,成功率頂多80%。國內這項技術只需動一次手術,而且傷口小、復原快。(李怡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