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 Jay 談為何三十世代並非新二十世代
http://www.myoops.org/main.php?act=course&id=2500
書名: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原文書名:The Defining Decade:Why your twenties matter 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m now
作者:梅格.潔伊
原文作者:Meg Jay, PhD
譯者:胡琦君
出版社:就是創意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200543
裝訂:平裝
看這本書,首要當然就是要定義何謂「20世代」。
所謂「20世代」指的是20~30歲這個年紀的年輕人,
在這個年代,大學、研究所教育和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
已讓這個世代的人們處於安逸的陷阱而不自知。
想想「20世代」的人到底在做些什麼呢?
一路順暢的人可能從大學畢業,直升或順利考上研究所,接著繼續念博士或找工作,
但也有人在各個階段卡住,例如在大學延畢、不斷重考研究所、研究所畢不了業……
就算順利畢業,也可能找工作不順利而窩在家裡以網路、電玩麻痺自己,
也有人以投入國考或其他各種考試作為藉口,卻遲遲無法展開新的人生。
看了以上的例子大家的心中是不是心中已浮現了什麼影子呢?
就算自己沒有,身旁的朋友也不是,那麼至少也看過新聞描述整個社會現象,
書中舉了更多的20世代被卡住的人生的例子,相信大家會更有共鳴。
那麼「20世代」整體所面臨的困境是由何而來呢?
其中之一便是高學歷帶來的影響,想想前一世代,常常在擁有選擇前就必須選擇,
選擇之後大多也就一路下去直到終老一生,無論是工作或婚姻,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現在因為大家普遍都有大學、研究所或更高的高學歷,
高學歷讓我們有更多選擇,但也讓我們的心理過度膨脹而限縮了許多選擇。
此時高學歷帶來幾種後遺症:
太多選擇不知方向:
不知道大家身旁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在學校時課業成績表現不錯,人緣也很好,然而一旦畢業卻感覺失去了方向,
因為在學校只要念書考試照表操課,努力就有回報,但出了社會卻不是如此,
在學校若不曾清楚想過自己未來的方向,一離開學校很容易就迷失了。
高學歷不願低就:
與上面的狀況常同時出現的就是不願低就,
雖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先前的學業表現仍提供太多選擇供他選擇,
然而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不清楚自己所需要情況下,
他總想等到那個最完美的出現,而不願從其中一個選擇開始去嘗試,
時間一直過去,離開學校後的履歷卻仍一片空白。
從一開始找工作便希望一口氣達到自己的夢想目標當然很好,
與前一世代想比,當時的工作型態很多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內終老一生,
所以父母總說最好一開始就選到最好,但時代已改變了,很多工作不再能終老一生。
於是書中提到,現今人生的履歷乃是一步步累積,工作的經歷便是人生履歷的來源,
千萬不要因為無法一次達成目標而直接放棄,而要學著在每一次的每一步都墊高自己,
讓自己成長得更高,更能讓人發現,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
一定要安穩無誤才行動:
和上面所提有點類似卻又不同。
上面所說是要確保未來的工作是理想中的目標才開始行動;
另一種安穩無誤則是要確保自己絕對不能失敗!
於是不願意冒險去參加可能上不了卻是理想工作的面試,
而只願意去參加幾乎必上的工作面試。
同樣的觀念也一樣表現在工作中,只願意接受能力所及,
卻不願意接受有挑戰的項目,進而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安逸於低就的工作:
上一段最後其實就已有安逸於低就工作的感覺,
然而現今的20世代有更嚴重的問題,因為即時享樂的觀念盛行,
所以很多人甘於從事咖啡店、速食店、便利商店店員這類工作,
其原因是幾乎不需要特殊專長,想做就有得做,又有固定的薪水…
安逸於低就的工作在現階段看起來還OK,但對日後的發展卻是一大偒害,
大家總說即時享樂,但這工作能做一輩子,能養家活口嗎?
除了高學歷帶來的影響外,網路世界的發展也是許多問題的來源,
例如在將網路遊戲中的成就當作是現實世界的成就,或是接下來所要說的:
Facebook 相互比較,「應該」的壓力:
大家在Facebook上常常表現出狀況比較好的自己,例如出國玩、吃大餐等,
這樣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
但Facebook卻也讓人逐漸對自己的生活不滿,好像那些東西全是「應該要」的,
因為不甘落於人後,所以就往那些「應該」而去,卻忘了自己想要什麼。
「不應該」的暴行:
與「應該」相對,有人則是因為想與眾不同而硬是往大家不同的方向而去!
所以會演變成大家當工程師、律師、法官,那我就一定不要做這些工作,
大家都用 iPhone,那我一定不要買 iPhone,卻忘了什麼最適合自己。
最終因為什麼都不能做不想做,結果自己什麼也沒做,
後來又陷入上面比較的迴圈,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書中還有一個觀念非常值得思考,那就是強連結、弱連結:
強連結:
在我們身旁所熟識、關係密切的人們就屬於強連結,
因為和他們有默契、觀念也都差不多,所以相處起來沒有壓力。
這其實又是個安逸的環境,在這裡意見不會衝突,所以不會引發改變,
甚至於當我們想改變時還會綁住我們,想想那些宅在家裡不願找工作的人們,
其網路世界上的朋友一定也鼓吹著現在還年輕,先玩再說之類的觀念。
弱連結:
相較於強連結讓我們感到安穩,弱連結可能會帶來許多衝擊!
然而這些衝擊不一定是壞的,他將迫使我們思考、更新我們的觀念進而成長。
另外書中也有案例提出弱連結對我們人生的幫助會比強連結大得多,
往往只是弱連結的一個小幫助,就足以改變我們人生的方向,
原因無他,就因為在強連結的人群中發展,未來也就只會與他們更像而已,
而弱連結與我們的差異很大,更能為我們開啟嶄生的人生。
其餘書中還舉了許多實例說明為何20世代是最重要的時間,
重點是現在要開始做,且要往對的方向前進,
熟能生巧,累積的一切也都是未來的資本或墊腳石,
所有的事都必須一步一步來,現在不完成這個,往後還是要花時間開始。
千萬別想說過了這幾年我們就會突然間變為大人以成熟的方式思考,
大腦掌管思考的區域也是在這十年間慢慢發展,一直依循情緒而非理性,
最終一定仍是依著情緒而走,絕不會突然有理性的思考方式!
也不要想說這幾年的感情都不用認真,反正這不是最終的選擇,
隨著時間過去吸引的類型會逐漸改變,可選擇的對象也會越來越少,
到時根本就不是自己選擇,而是時間到了被迫選擇一個當下最好的。
其他如要生小孩就得趁年輕,因為老化的身體真的會讓人生不出小孩等,
在在都顯示20世代這段時間的重要性,如果你還沒意識到,
那麼看看這本書,也許就能找到自己該改變的方向~
http://www.ewdna.com/2013/02/20-the-defining-decade.html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人生關鍵就在這十年
雖然我好像不該對還在大學就讀的人說這件事,但說實在的,從我畢業之後就沒人問過我的GPA成績,我以前還覺得它很重要。所以,除非你要申請研究所,不然沒有人在乎成績,畢業後你就知道了。而且,就算你唸錯科系也沒人在乎。
我回想當初父母問我「你唸藝術以後能做什麼?」我現在已經完全不介意了。我認識的人當中,沒人知道畢業時自己想做什麼,他們現在做的工作以前在大學時代從來沒聽過。我有位朋友是海洋生物學家,在水族館工作;另一位朋友則在研究所唸流行病學;我自己則在做電影攝影。我們當初畢業時,完全不知道有這些工作存在。
所以我現在才後悔,早知道大學剛畢業那幾年積極一點:強迫自己嘗試不同類型、跨領域的職位,趁三十歲以前在職場上多多闖盪磨練。當時我不知如何是好,內心承受很大的壓力,但能想到的都很負面、也毫無效益。我學到一個教訓:人生的道路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海倫
伊恩告訴我,他二十幾歲的人生就像漂流在茫茫大海中,一片無邊無際的廣大水域,四周完全看不到陸地,他不知該往哪裡去。他受夠了那種「可以游向任何地方、做任何事」的樂觀想法;同樣地,他也因為不知道該做哪些「任何事」才會成功,只好原地打轉。二十四歲的他表示,他只能拚命踩踏不讓自己沉下去,如今心力交瘁並覺得今生無望。
伊恩用大海譬喻當做擋箭牌,假裝自己還不知道想過什麼樣的日子。彷彿他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理由往哪個方向前進。他不去思索過去的人生,也不去想未來要怎麼過。
常和伊恩廝混的朋友也同樣不願做決定。在他工作的單車店裡,朋友總是對他說不必那麼早做決定,還高喊:「我們不要做決定!」關於工作,他們一天到晚都在說絕不安定下來、永遠不會出賣自己。實際上,他們卻安逸於低就的工作,早就出賣了自己的未來。
像伊恩這樣的二十世代,從小就聽慣了模糊不清的指令,像是:「追逐你的夢想!」「勇於摘星!」等等。然而,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達到這些目標。他們不知道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甚至有時候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清楚。伊恩有一次非常苦惱地對我說:「我媽一直跟我說我有多棒又多棒,說她以我為榮!我很想問她:『以我什麼為榮?我究竟棒在哪裡?』」
二十世代常說,他們覺得選擇太多了;可是,此時此刻伊恩發現他眼前的選擇並未如大家所說的多。何況,愈晚起步,他的選擇會愈少。
心理學界有個經典的「果醬實驗」(jam experiment),以雜貨店做為實驗地點,試圖了解人們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實驗中,一個攤位提供六種口味的果醬可供試吃,另一攤位則有二十四種果醬供人試吃。在兩個攤位上,顧客試吃後都會拿到折價券,以折扣價購買一罐果醬。
該研究發現,二十四種口味的攤位吸引到比較多的人,顧客一窩蜂擠在攤位前試吃,但因口味太多無從選擇,僅3%的人買了果醬;相較之下,到六種口味攤位試吃的人比較能夠決定自己適合哪種口味,約莫有30%最後買了果醬。
二十世代聽到的都是:他們眼前有無窮無盡的選擇。每個人都跟你說,你可以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也像是站在二十四種口味的攤位前面一樣。然而,至今我還沒聽過有哪個二十世代的人能有二十四種可行方案供他選擇。事實上,每個人只要從他自己的六種口味攤位上選擇即可──最多就只會有六種。
像伊恩這樣的20世代,得去思考的是,過去這二十幾年造就了現在的你:你有你獨特的經驗、興趣、優缺點、文憑、困難、優先考量。你不是這一刻才突然掉落地球上的──或是如你所說的大海裡,因為你過去的二十五年和現在息息相關。當你站在六種口味的攤位前,你會知道自己喜歡的是奇異果還是黑櫻桃。
許多年輕世代以為自己的困難點在於不知道該做什麼,但同一時間在他們內心深處,或許也很清楚:做出選擇會啟動真正的不確定感。這種不確定感更恐怖,因為你選擇做某件事,卻不知道該如何達成。明明什麼都不確定,還得硬著頭皮做。一旦做出選擇,我們就不得不開始努力,承受可能面臨的失敗與失落,所以有時候不知道、不做出選擇、什麼事都不做,感覺上反而輕鬆多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做選擇一點也不安全。只是現在還看不出結果,等到你三、四十歲就得承擔後果了。年輕不是過渡期,起步越晚,機會越少。
書名: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出版社:就是創意
作者:
梅格.潔伊博士 (Meg Jay, PhD)
是名臨床心理學家,成人發展是她的強項,尤其以二十世代為主。她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臨床心理學及性別研究雙博士學位。潔伊博士目前在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臨床助理教授,同時也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執業。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2021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關節卡卡或彈響
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關節摩擦的損耗 髖關節彈響。 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關節外彈響較常見。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 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 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縴維帶在...
-
================== Range("A1").Select With Selection .HorizontalAlignment = xlLeft '水平對齊 .VerticalAlignment = xl...
-
儲存格 [R1C1]格式,[A1]格式 Cells(列次,欄次).Select Cells(2, "A").Select '2列A欄 Cells(2, 1).Select '2列1欄 Cells.Item(5,”C”...
未經授權轉載心得,請移除,謝謝。
回覆刪除https://www.ewdna.com/2013/02/20-the-defining-decade.html